高考后你最想干什么?不少考生接受采访时说要痛痛快快玩、睡到自然醒、烫头、大吃一顿等,用肆意的方式享受考后的时光。可是家长和考生们要注意了,这也是心理问题的爆发期!
小心这些心理危机
01. 焦虑型
一些考生对成绩有过高期望,考后会坐立不安。成绩好的考生更担心录取情况,易出现中度焦虑。分数不理想的考生,则容易情绪低落和悲观,担心考不上大学变得郁郁寡欢。
02. 盲目型
考生自我感觉特别好,出现很兴奋状态,甚至把课本都卖了。一旦分数和自己所期望的相差较远,则出现心理压抑。
03. 挫败型
整日为成绩忧心忡忡,心神不宁。这类考生很悲观,很抑郁,甚至想死,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
04. 放纵型
考生在考试结束后,生活失去规律,有些孩子可能会染上一些不良习惯。放纵型心理在考生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其实,考生心理问题有时来源于一些家长对待孩子高考前后态度上的变化。考前和高考期间,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一旦高考结束,家长也有松口气的思想,甚至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正是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考后心理问题的“井喷”。
高考后考生如何调整心态?
01. 不要过度懊悔自责
对于已经结束的高考,成绩已经成为定数。发挥不理想的考生,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想想下一步的打算,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如果此次成绩不好,是选择继续报考,还是复读。近年来,多次有新闻报道称高考生考后因成绩不理想怕父母责备而离家出走,调整心态是最重要的,离家出走解决不了问题,还让父母担心着急。
02. 警惕报复性放纵
有人形容高三是炼狱般的生活,睡不够, 睡不好,一头扎进题海,所有人都在告诉你“坚持住,就这一年,高考结束就可以玩儿了”好不容易熬到高考结束,挣脱了枷锁,冲破了牢笼。
从前家长不让玩手机,现在一天到晚抱着手机;从前家长不让去网吧,现在整日泡在网吧;从前家长不让去夜店、酒吧,现在经常去蹦迪到凌晨;从前家长不让去湖边、江边等危险地区,现在经常约上好友去水边玩耍消暑...从前家长不让做的事情,现在要一次玩个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放纵的同时,注意别沾染不良习惯,尤其在湖边、江边等地玩耍时,切记注意安全!
03. 考后没有方向感,心理失落
考前,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有学生始终将985、211作为奋斗的目标,即使学习再辛苦,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考后突然的放松,似乎生活失去了方向感,心理难免有些落差。
04. 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
部门考生在备考时与家长关系紧张,考后初步得到适当的缓解;部分考生由于
考前在学校时间较长,考后整日在家,难免会与家长产生摩擦,要学会沟通解决问题,主动承担部分家务,关心父母。
高考后家长应该如何调整心理?
01. 发挥好“避风港”的作用
家长一定要发挥好“避风港”的作用,做好心理疏导。考试成绩已经无法改变,因此要利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帮考生寻找一些兴趣爱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可以梳理考生的未来发展规划,引导考生找准专业方向。如果孩子没有考出理想成绩,不要用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攻击孩子,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02. 考前考后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
考前孩子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衣食住行家长都为他们考虑得面面俱到,考试后突然“不闻不问”让孩子心理有落差。考前舍不得打骂孩子,考后孩子整日在眼前晃,部分处于更年期状态的家长,控制不好情绪,容易“出口伤人”。
03. 计划全家出行亲子活动
计划全家出行,户外散步,或者出游,增进亲子关系,释放压力。切记出行注意做好防护。
温馨提示:
高考之后家长要切忌指责,以免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过分冷淡,过分殷切都会给孩子不必要的心理暗示,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要把关注重点从孩子的成绩转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上来。
考后是孩子心理脆弱的特殊时期,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情绪的波动和心理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或者脾气暴躁时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祝每位考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