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西安康宁心理医院

网瘾对孩子伤害大,解决问题的顺序很重要,捷径是:从关系做起

2021-10-19| 西安康宁心理医院  文章编辑:admin  浏览743次

  这一代孩子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玩手机的时间太多。因此,孩子网络成瘾就成了这一代家长的一个常见痛点。

  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他们从小就离不开网络。这一代孩子一出生就在网络世界了,有人把他们称作是虚拟世界的原住民。有人说,西方的网络原住民是90后,我们的原住民是00后。

  这些孩子有什么特点呢?

  他们出生在网络和现实这两个平行的世界里,交友、生活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了。

  他们从小学开始看到的就是那些虚拟的书,再大一些,看的小说很多是一次元的。这些,导致了他们的大脑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一项对西方国家的90后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大脑结构和我们相比,前额叶变得更小。

  而前额叶是情绪控制中心,主管理性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少00后是大人难以驾驭的。

  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随心所欲。想要他们安静而专注地学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曾经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方面对他们已经不再适用了。

  这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一、大脑思考模式发生了改变

  我们以前的大脑思考方式是专注式的,一个时间段里只能专心做一件事,这是从小生活方式形成的思维惯性。

  而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是分布式注意,一个时间段里能够同时做三件事。很多人的大脑已经不习惯只专注一件事了。

  这导致他们深度理解事物的能力不足。

  虽然这带给了他们高效的错觉,实际上,一心多用的效率,并不如一心一用来得高。

  二、幸福感降低:

  专注度的降低,让他们很难体验到心流的感觉。因为他们难以与自己的感受建立深度连接,而幸福感是基于感受层面的。

  这样很容易产生一批“空心的孩子”。他们找不到自己的意义和方向,活得迷茫而痛苦。

  三、玩手机成孩子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

  手机已经成为孩子连接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工具,它的功能不仅仅工具,还是一种媒介。但是,如果从小过度使用手机,会给他们的大脑发育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尤其是那些网络上瘾者。

  2017年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在大脑结构异常等方面与物质成瘾者具有相似性,在认知功能方面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受损。

  信息过载时代,数字化扼杀了孩子的脑力

  有一种现象叫做“数字痴呆化”。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过程中,而在数字化的环境下,每天都能刷到大量的信息。

  有人统计后发现,现在孩子一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是古人先贤一辈子的所接触的信息量的总和。

  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这么大的信息量进来,大脑时刻负荷过重,孩子只能浅度工作。

  同时,孩子大脑的前额叶一直处于过度使用和消耗中:学习时使用它,休闲时刷手机还在使用它。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这一代的孩子前额叶正在变小。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一代孩子的情绪控制力明显不如我们小时候,他们的自控力也偏低,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增加了孩子游戏上瘾的概率。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硅谷的互联网精英从小就不愿意让孩子碰手机,直到孩子大脑发育成熟,他们也会对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这是在保护孩子的大脑。

  控制与失控

  一、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网络设计太容易让人成瘾了;其次是孩子本身的人格特质和心理需求;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家庭教育因素,父母忽略孩子或对孩子要求太高,亲子关系疏离,都会导致孩子迷恋网络。

  二、很多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不满足。

  尤其是那些被父母管束和控制比较多的孩子,找不到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他们就会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可控感和满足感。

  至少在虚拟世界里,孩子可以选择我想玩哪个游戏,选择我要点击哪个页面,我要不要回复某个人的话等,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拥有主动权和控制感。

  三、但其实,从一个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维度上看,孩子又是失控的。

  游戏牢牢地抓住他的心,让他停不下来。一旦孩子停下来,他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因为现实中的感觉是如此的糟糕,所以,他不得不再次回到网络世界。

  这样,孩子就被网络控制了,他在网络世界里呆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他呆的时间越长,他越无法回到现实,因为他对现实的耐受力越来越差,所以,也越来越无力摆脱网络的控制。

  从一开始的一小时两小时,变成了三小时四小时,五小时六小时,最终,恨不得所有的时间都在网络上。

  这就是一种上网失控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大人所说的网瘾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网瘾?

  所谓的网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出现失控行为,过度使用网络后导致了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受损,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一些行为特点来进行简单判断,简单概括为4个字:

  迷、失、乱、害。

  1、迷:依赖网络

  一天不上网就不舒服,上网变成了孩子生活的主要目的,亲子间冲突常常因为上网。

  2、失:丧失控制

  上网时间失控,每周超过30小时,并不断增加上网时间。行为失控,被阻止就会暴怒,出现暴力行为、毁坏东西等。

  3、乱:生活秩序被打乱

  作息紊乱,昼夜颠倒,或长时间不吃不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节奏。

  4、害:身心伤害

  身体变差,大脑功能受损,社交功能受损,正常的生活、学习功能受损,厌学逃学。亲子关系严重恶化,讨厌父母,为了上网不惜伤害亲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当孩子进入了上网失控的状态,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一、生理变化:

  1、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功能异化;

  2、脑功能受损,注意力、记忆力、决策力和自控力下降;

  3、身体受到损害,引发各种慢性病。

  二、心理变化:

  1、认知发展受阻,被动接受动态信息和感官信息,造成孩子认知混乱,缺乏分辨力和判断力。

  2、人格异化:网络成瘾的孩子,容易形成偏执、自恋、反社会等人格倾向,以及自我混乱、自我同一性不能达成等问题,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社会功能受损:

  不能正常学习和人际交往,两性关系和社会化发展等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孩子网络成瘾,我们怎么办?

  根据张怡筠博士解决问题的框架:“关系-能力-挑战”,先从改善亲子关系开始,一步一步来处理问题。

  一、修复受损的亲子关系:

  1、父母首先要停止以往的唠叨和责怪模式,和孩子进行良性的有效沟通。可以同孩子聊聊未来计划:“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和孩子一起分析: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面对哪些问题?

  3、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愿意耐心陪伴你一起解决问题。

  4、帮助孩子减轻压力,比如降低孩子的学习要求,在日常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多一些笑容和鼓励,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只有修复了亲子关系,接下来的步骤才有可能顺利实现。

  二、在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

  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问题,并努力调整自己,改善和增加亲子关系。

  三、利用同伴的正面影响力:

  找到孩子的好朋友,向他们获取孩子的想法,并请朋友用他们的方式来帮助孩子。青春期同伴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效果常常超出父母的预想。

  四、调动孩子的情商力: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压力管理和冲突管理能力,以及自控力。

  例如,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以外的新习惯,如每天步行5000米等,来缓解压力,培养孩子自控力和改变的信心。

  一位妈妈说:“我们家的孩子11岁了,对手机非常沉迷,现在一放学我就让她跳绳,慢慢有了一些改善。”

  另外,冥想可以增厚前额叶,父母可以教会孩子每天坚持冥想15分钟,关注呼吸,与自己的呼吸保持联接,找到“我呼吸我存在“的感觉。

  五、帮助孩子逐步改变

  固定孩子的作息,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再逐渐递减游戏时间,并制定上网时间规划,不断地鼓励孩子坚持做到。

  最后,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孩子放不下手机,往往是因为没有深切意识到手机的危害性。

  一位老师的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他给孩子们组织了一个手机危害讨论会,问孩子:“你为什么玩手机?”孩子们说了手机带给自己的许多好处。

  他先肯定了这些:“手机的确是好东西,的确有很多功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利益。”然后,他又问孩子:“除了好处手机有哪些害处?”并告诉孩子们,想到越多越好,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答案写出来。

  最后,再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写的危害分享给大家。结果孩子们讨论得十分激烈,事后,不少孩子主动减少了玩手机的时间。

  因为这种讨论的氛围是非常有体验性和印象深刻的,让许多孩子在吐槽手机危害的氛围中,内心感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认知到信念开始松动,最后发生转变。

  这是孩子亲身的现场体验,胜过父母天天在家说教、唠叨和讲道理。因为,只有让道理上升到认知水平,才能逐渐转化为行动,发生行为上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http://xaknxlyy.com/wy/1426.html
西安康宁心理医院

热门视频

在线医生

最新文章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