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抑郁症属于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隐匿性抑郁症可见于各年龄阶段,由于不易被患者和医生发现,故名“隐匿性抑郁症”。隐匿性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躯体疾病、神经递质紊乱以及性格、社会心理等多因素相关。隐匿性抑郁症的抑郁症状被患者潜意识“隐藏”起来,却常常以躯体的各种不适或疼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隐匿性抑郁症可采用抗抑郁药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隐匿性抑郁症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多数情况疗效可,但具体缓解程度因人而异。
隐匿性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既往精神心理疾病病史、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性格因素等多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两系三代有抑郁症的家族史。
既往疾病:患者既往如果具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如抑郁、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等,将会使得隐匿性抑郁症风险增加。
生理因素:大脑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紊乱,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性事件的刺激、贫困、缺乏与他人沟通、长期处于高压力下等原因可引起情绪波动,可能发展为隐匿性抑郁症。
性格因素:患者大多具有做事犹豫不决,经常觉得孤独,容易紧张和动怒等性格特征。
如果存在持续2周以上自觉或者家属观察到有类似下面这些表现,则很可能具有隐匿性抑郁症,应当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各种躯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经常因这些主诉反复在多家综合性医院各科就诊,但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无重大异常,或者仅轻微异常。躯体症状一般有如下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等。
各种不明原因的疼痛也是很常见的,如肩痛、背痛、肌肉酸痛等。
睡眠异常,如失眠、早醒、睡眠节律改变等。
精神检查:精神类疾病的确诊,目前仍然主要依靠医生访谈式询问,也就是精神检查。
躯体检查:隐匿性抑郁症在诊断时,患者很有可能已经在很多医院做过很多的辅助检查。
量表评估:例如抑郁自评和他评量表。但需要注意的是,量表评定并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精神类疾病的诊断,目前仍然主要依靠医生访谈式询问,也就是精神检查。
在排除了躯体疾病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患者及家属提供的病情描述,以及部分量表评估的结果,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和焦虑障碍进行鉴别。焦虑障碍的人群同样会出现躯体不适主诉,但是仔细检查情绪时会发现,隐匿性抑郁症人群有典型的抑郁情绪的表现。
心理干预
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进行调整,增加患者对自身不良情绪的正确认知,理性地识别和判断,从而改善其抑郁情绪,降低抑郁的发生率。此外,还有人际关系心理治疗方法和支持性的心理治疗能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让他们有被接纳的感受。
放松训练
可以进行深呼吸调整等方式,指导患者学习并运用自我放松方法。
药物治疗
当症状严重或以上方法无效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其他方法
健康知识宣教和普及也有积极作用。
由于本病具有“隐匿”的特点,因此如不进行细致的精神检查,可能难以发现其抑郁的情感体验,因而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导致治疗延误。
必须注意本病的自杀风险,因为带有隐藏的面具,有被较多的无法诊疗的“躯体不适”所困扰,因此此类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性。
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上述干预手段综合使用,多数情况疗效可,但具体缓解程度要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部分轻度抑郁症状患者具有自限性,短期内可以自行恢复。
做好精神卫生健康科普知识的宣教,患者可以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抑郁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好非精神科医生的相关知识的宣教,遇到相似问题可以及时识别,并转诊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增强家庭支持,家人更多地包容、理解与沟通;自身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平衡压力,可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做好情绪的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