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课业压力加大,学生难免会产生种种异常心理。而总是在安慰伙伴的我们,也越来越应该学会爱自己、自我同情。
对此,不得不提的就是——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关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不仅没有心理上的疾病和变态,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
结合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所定的社会角色与环境特点,概括出以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评价正确
2.对现实环境的适应良好
3.人际关系和谐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人格完整和谐
6.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以上七条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尽管学者们在措辞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基本思路是一样的。那么,当我们自身出现“心理问题”时该怎么办呢?
如何面对
一般而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坦然面对
出现心理问题虽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完全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一些学生可能在情绪上出现一些困扰,或者在身体上出现某些不适,就担心焦虑,甚至害怕长此以往会得上精神病什么的。其实,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在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尤人。
2.别急于“诊断”
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地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
心理问题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住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要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非常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
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结果,不少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忌医
就和得病了去看医生一样,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如果条件具备,大可寻求医生的帮助。
明媚的太阳有时会被乌云遮挡,青涩的少年有时也会迷失方向。但是,请你相信,总会有人陪你一起同行,陪你一路前进✨
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一定要敞开胸怀,积极面对。必要时可求助辅导员以及心理健康老师进行咨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